应对生鲜乳过剩,如何帮助奶农止损? 今日热讯

来源:汉闻2023-04-04 11:36:09


(资料图片)

当前,一些地区的奶农面临着生鲜乳过剩和低价售卖难题,导致他们的收入无法得到保障,甚至止损。对此,我们可以考虑多方面的解决方案,例如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出台财政和税收等政策来支持和鼓励农业生产。同时,商业和社会组织也可以加强与农民的合作,推动市场需求和价格的稳定。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购买本地特色农产品、支持农村旅游等方式帮助当地农民提高收入。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树立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土地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奶制品市场的潜力逐渐被挖掘出来。然而,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奶业也遭遇了一些困境。

当前,奶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均乳制品消费水平低、不同人群之间消费水平差距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双轮驱动来做强产业,提高单产和质量,降低成本与价格。同时,我们也需要构建奶业现代产业体系,加强科技的支撑作用,让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惠及养殖端和奶农。

近期,奶业出现生鲜乳时段性过剩情况,奶牛养殖亏损加重,某些地方甚至出现奶农卖牛止损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关注。眼下,由于乳制品需求下降和饲料价格攀升,奶牛养殖面临价格下行与成本上涨双向挤压的困难,反映养殖效益的奶饲比处于10年来最低水平。要注意的是,近年来,乳制品加工企业加速向上游养殖端布局,面对原料奶阶段性过剩局面,加工企业必然首先稳定和保护自有奶源产能,中小养殖场户将更加脆弱并承担大部分风险。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完善奶业发展体制机制,提升养殖端基础性地位。一方面,需要提高奶农组织化水平,发挥行业协会在参与政策制定、维护农民利益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养殖场户的话语权;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倡导建立长期购销协议,同时规范购销合同、构建第三方检测制度,防止压级压价。

生鲜乳是乳制品的源头。让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惠及养殖端和奶农,既是奶业振兴的应有内涵,也是奶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应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发展奶酪加工、支持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从而发挥蓄水池作用,缓解生鲜乳供需不平衡。同时,应该优化调整粮饲结构,加快以全株青贮玉米为代表的饲料粮种植,提高饲料粮供给保障水平。

另外,我们也需要强化科技的支撑作用。奶牛单产提高对产量的贡献远大于牛群规模扩大。以色列奶牛单产水平世界最高,就离不开奶牛管理的信息化。我国也要积极发展现代育种、科学饲喂、智慧养殖等技术,实现节本增效。

总之,奶业是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产业,牛奶是营养价值被广泛认可的农产品。2022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约43公斤,比2010年提高48.3%,但仍远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标准,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业内普遍认为,牛奶消费潜力巨大。近些年,奶牛养殖场户积极投资,就是看好消费需求。今年,随着经济恢复,奶类消费有望较大增长。此外,生育政策优化、老龄人口增长等因素,都对需求产生拉动。可以说,乳制品中长期的增长趋势并没有改变,生鲜乳供需不平衡问题将会改善。

标签:

  • 路线
天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
东北华北黄淮等地有雷阵雨 湖南江西福建等地降水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