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插科技之“翼” 打造智慧警务

来源:津云2023-07-27 19:32:30

津云新闻讯:民警仅用30小时找回报案人“失踪”女儿,在天津市公安局东丽分局万新派出所,当看到离家多日的女儿和民警一起返回时,焦急的胡氏夫妇泣不成声,对民警声声感谢。

事情回溯到5月17日,万新派出所接到胡氏夫妇的报警,“前几天,我们和女儿起了冲突,没想到女儿悄悄离家,我们怎么也联系不上她。”看着夫妻俩担忧的样子,所长王悦安抚道:“别担心,交给我们。”


(资料图片)

闻令而动,听令而行,一切迅速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王悦通过“协同警务系统”组建警情任务和群组,接到警情任务的分局大数据实战中心立即查找女孩踪迹,二战区警种前置工作组联系女孩的朋友拓展线索,万新公寓第二警格民警组织群防群治力量根据女孩体貌特征摸排查找,并不断尝试联系女孩,以便开展思想工作……

一条条视频、图像、文字通过“协同警务系统”汇聚,多条线索显示,女孩正位于河南省。王悦当机立断,派出一组警力立即出发前往河南,其他工作组继续查找,尽快确定女孩具体位置。“联系上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传来,民警加上了女孩的微信,在民警耐心劝导下,女孩同意与民警回家。

从夫妻报警到女孩平安归家,仅仅用了30个小时。打通警种壁垒,共享信息资源,释放警务效能,服务人民群众,这是天津公安机关广泛应用智慧公安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天津公安机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科技信息化和大数据战略作为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科技兴警、智慧强警,为政务服务插上智慧翅膀,书写科技赋能民生“大文章”。

强化科技支撑打造打击犯罪“制胜法宝”

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658起,破获传统盗抢骗案件1962起,成功上门劝阻即将转账的受害人3489人次,避免群众损失6735.2万元……一个个案件水落石出,一次次捷报振奋人心,一个个数字的背后,离不开数字侦查新模式建设。

警力有限,科技无穷。推动“破壁重构”,让分散的平台“合”起来;打破“数据孤岛”,让沉睡的数据“活”起来。

科技赋能之下,天津公安机关依托大数据实战中心,打造实体化违法犯罪侦查中心,构建起集约化数据融合体系、一体化整体作战体系、精准化预警防范体系和专业化基础支撑体系,让打击犯罪倍增“智慧成色”。

6月初,北辰分局接到一起报警,大张庄镇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谈起案件办理经过,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三支队二大队大队长孟祥伟回忆:“嫌疑人反侦察意识很强,在晚高峰时段扮成居民混入小区,凌晨作案后又故意拖延至早高峰时段离开案发现场,给案件侦办带来不小困难。”

千难万险也阻挡不了民警破案的步伐,刑侦总队、北辰分局以及相关警种依托警务协同工作机制同步上案,一场跨部门、跨警种、跨层级的线上合成作战正式打响。

虽然嫌疑人居无定所,并有意躲避视频监控,但研判员依然从蛛丝马迹中分析出嫌疑人轨迹。与此同时,侦查员依据线索找到嫌疑人落脚地,刑侦总队和属地公安机关精心制定抓捕方案,历时十余天,终于在武清区一台球厅内将两名嫌疑人抓获归案。

“以往,警种业务应用碎片化、部门间数据不流通、多头指挥、多头反馈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了警务工作质效。”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我们努力打造‘数字化+协同’新机制,通过各警种、各层级间的无缝对接、高效协同,实现数据共享共用和扁平化指挥,精准研判、快速打击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坚持精细管理 打造道路交通“亮点工程”

“师傅您好,请您把电动车停在停止线内。”7月5日一大早,在狮子林大街与金纬路交口,4名河北区第一幼儿园教师志愿者和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河北支队王串场大队执勤交警就开始了文明交通志愿劝导和违法治理工作。

近日,市文明办、市公安交管局联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明交通志愿劝导行动,千余名志愿者在260处交通执勤点位,协助交警引导市民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树立文明安全出行理念。

活动中,交警向市民询问起出行体验,群众们话语真挚,感触颇多。在河北路与成都道交口,市民王先生对道路顺畅度很是满意:“五大道这一带对游客来说是景点,对我来说是上下班的必经之路,现在正是旅游旺季,我一直担心会堵车,但路上都挺顺畅。”

“前几天,我因为着急上班在南京路附近发生了追尾事故,本以为要花费一些时间,没想到通过‘事故视频快处’功能,我们直接与交警视频连线,在交警指导下,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事故信息采集,后续的责任认定也都在线上进行,真是太省心了。”李女士对此赞不绝口。

让群众出行“再省一分钟”,是天津公安机关不断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天津公安机关以智慧交管赋能道路通行,不断提升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利用互联网数据和科技设施实时监控路网的运行状况,通过提高“算力”,调整路口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提升市民和游客的出行体验感。

上线轻微道路交通事故线上视频快处功能,当事人线上就能完成损伤情况确认、现场信息采集等步骤,系统自动核验人、车、保险信息,远程推送责任认定,让事故处理“掌上”办结、事故纠纷“指尖”化解。

充分利用“公安交管+地图导航”数据融合技术,向交通参与者实时发布道路拥堵、事故等各类交通诱导信息,达到“未堵先知、预警先动、止于未发、防患未然”的效果……

行之有效的举措,智慧加持的功能,不仅提升了道路资源利用率和通行效率,更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畅通。

深化智慧服务 打造便民利企“精品窗口”

“第一次尝试‘一窗通办’,‘大堂警官’特别专业,只用了几分钟就办完了我的业务。”市民邱女士的驾驶证即将到期,听说派出所就能办理车驾管业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来到了武清分局泉兴路派出所。“在家门口走着就能换证,太方便了!”邱女士逢人就夸。

3月27日,天津公安机关正式启动公安服务“一窗通办”改革。如今,已经从前期的32个试点派出所拓展到全市207个派出所,群众进一扇门,就能办理交警、出入境、人口、治安4大类140项公安业务,带给群众看得见的便捷。

“窗口”是为民服务的前沿阵地,也是查找不足的一面镜子。

“有时办事大厅人多,能否自助办理,节省排队等候时间?”

“派出所可拍身份证照,但尺寸、格式不同,护照、驾驶证照片还得到出入境管理中心和车管所才能拍,怎么办?”

群众呼声就是整改的枪声,天津公安机关立即制定“整改清单”——自主研发警务融合智能终端,通过平台耦合、资源整合、数据融合,将多部门业务和三套证件照片拍摄设备汇聚到一台机器,群众按照语音提示就能自助办理37项公安业务,还可拍摄生成符合多证件规格标准的证件照,实现“一次拍照、多证使用”。

为百姓幸福“加码”,让便民利企优无止境。天津公安机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公安服务“一窗办、网上办、自助办”,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公安活力。截至目前,京津冀三地公安机关共推出了38项“同事同标”事项,10项户政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一窗通办”业务办理量达到60.47万件。

天津市公安局政务服务处处长杨伦涛介绍说:“现在我们正在建设‘天津公安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平台建成后,将会有更多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一网通办’,切实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津云新闻记者苑美丽 通讯员张婧怡)

标签:

  • 路线
天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
东北华北黄淮等地有雷阵雨 湖南江西福建等地降水减弱